中考又双叒变了!这次调整关乎千万学子命运走向
近期,教育领域迎来多重震荡,北京中考率先打破传统,取消“小四门”,随后,河南、西安、长沙等地也纷纷对中考科目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
中考总成绩减少至510分?取消小四门?道德与法治开卷考?距离中考不足百日,各地一系列的教育变革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影响着每一位备考学子。
中考改革,怎么改
北京:打响中考改革第一枪
2025年北京中考的计分科目减至6门,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作为考查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不再计入中考成绩,中考总分由670分调整为510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分别为100分,道德与法治80分、物理80分、体育与健康50分。
北京中考的这一改革,拉开了教育减负的序幕,让学生卸下过重的学习负担,让教育回归本质,更为全国未来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各地也根据实际情况纷纷跟上改革步伐。
西安:化学、生物、地理不计分
2025年2月20日,西安市教育局发布《西安市教育局关于调整中考度分科目的通知》,2026年西安西安中考计分科目,将从原来的10科调整为7科。计分科目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道德与法治、历史、体育与健康,此前的化学、生物、地理未被列入2026年中考计分科目。
这意味着语数英等基础学科的分值比重在上升,学生们的学习精力分配和方向将面临重大调整。
中考改革,为什么改
长期以来,中考竞争激烈,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传统中考科目繁多,学生需在多门学科上全力投入,为求高分,常牺牲休息时间进行高强度学习。同时,“唯分数论”的升学体系也让学生和家长只看重分数,忽略了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与身体健康。
在此情形下,中考改革以“减负”和摒弃“填鸭式”教学为核心。一方面,减少“小四门”等非核心科目,让学生从题海中抽身;一方面,聚焦语文、数学等主科,对核心素养进行深度考查。这种转变使中考切实落实教育强国纲要要求,成为选拔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
综上可见,中考改革从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从应试刷题转向素养提升,新的政策更注重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创新思维能力。这不仅减轻了学生负担,也让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都能脱颖而出,为教育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中考“减负”≠高考“减科”
虽然中考弱化了“小四门”的计分要求,但高考选科仍与这些学科紧密关联。比如:物理、化学是多数学校理工类专业的必选科目,因此,初中阶段的学习思维培养至关重要。
中考改革与高考选拔一脉相承,二者共同指向“基础素养+专业特长”的培养目标。家长应当以高考改革方向为指引,科学规划孩子的学习路径。在初中阶段,确保孩子主科扎实的同时,根据兴趣适度拓展小四门学科;在高中阶段,尽早明确选科方向,聚焦目标专业要求,引导孩子深入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育正从单一的“唯分数论”转为综合素养的培养,学习不应是枯燥的竞赛,而是发现自我的精彩旅程。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种子,只要给予适合的土壤和阳光,终将绽放出与众不同的光彩,让我们用爱和责任,陪伴他们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