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information centre

教育资讯

2025年专业焕新,西安高校藏着哪些宝藏选择

近日,教育部最新公布2025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方案,新增29个紧跟时代发展的新专业。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本科共有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未来就业的新方向、新需求,更为孩子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选择。

 

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增设了区域国别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健康与医疗保障等专业,具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和产业投入据人社部预测,2025年绿色低碳产业人才缺口将达1000万;低空经济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2万亿元。

 

面向科技发展前沿,增设了智能分子工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专业瞄准全球科技竞争制高点,毕业生容易进入高薪行业。

 

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增设了国际邮轮管理、航空运动等专业;这些专业对接新兴产业,就业方向灵活,创业机会多。随着邮轮经济复苏,未来三年行业人才缺口达2.8万人;航空运动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

 

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增设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数字戏剧等专业。这些专业培养跨界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在就业市场更具竞争力。

 

在本次专业调整中,西安地区多所重点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新增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本科专业,为考生提供了优质的选择机会。

 

西北工业大学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依托其无人机领域优势,服务快速发展的低空经济,近年相关专业就业率达98%;同时开设“科技+思政”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此外,西工大强基计划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还获批新增了智能科学培养方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增智能材料与结构、电子信息材料、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第二学士学位)3个本科专业。聚焦智能传感、自适应材料等前沿领域,与学校现有的5个国家级电子信息科研平台形成支撑。其中,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第二学士学位)为其他专业学生转入航天信息化领域提供了新路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立足“新农科”建设,新增数字经济、生物信息学、智能建造、土地科学与技术、生态修复学5个本科专业,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生物信息学专业将结合农业基因组学研究优势,培养农业大数据人才。

 

西安理工大学新增智能材料与结构、网络空间安全、智能建造、跨境电子商务、艺术与科技5个本科专业,服务国家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与文化创新战略。其中,智能建造专业依托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优势,培养智慧城市建设紧缺人才。

 

西安邮电大学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求,新增智能视听工程专业和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其中,智能视听工程专业(2025年教育部首批)重点培养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VR)等领域人才;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结合学校信息通信特色,强化无人机通信与自主导航技术应用,支撑低空经济发展。

 

教育部2025年新增29个本科专业,涵盖碳中和、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契合国家战略与科技前沿,就业前景广阔。

 

家长和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可以优先考虑政策支持力度大、人才缺口明显的专业,关注高校的学科实力和校企合作情况,如西工大的无人机、西电的电子信息等优势专业;同时结合学生兴趣特长,避免盲目跟风热门专业,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最优选择

 

新兴专业更看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选择专业既要着眼未来趋势,又要立足自身实际,这样才能做出最优决策。